繁花盛开的玉林一景
成都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秋季,蒲江县投入5.8亿元新建的蒲江中学即将投入使用,随后该中学将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让当地市民的子女在蒲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这是成都学有优教的一个缩影,成都义务教育也将更加优质均衡化。
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是城市工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核心要义,努力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围绕落实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成都如何下足工夫、攻坚克难,让广大市民感受发展温度,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会内会外,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就业创业、学有优教、全民健康、住有宜居、人有普保等方面纷纷热议。
就业创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
保持在4%以内
7月6日,成都市第三届就业创业大赛闭幕,20个包括医疗健康、互联网TMT、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在内的当前热点行业项目获得参加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在四川选拔赛的直通资格。这是成都聚焦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就业的一个生动注脚。
全会提出,要聚焦就业创业,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必须始终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除了依靠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扩大就业容量,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隐性失业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要深入实施全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就业。
在市人社局局长苏鹏看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方面要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另一方面要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加大对灵活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全会提出,为激发重点群体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科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建议,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投入,配套引进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完善“研发+生产”协同模式,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工作,不断营造浓厚氛围,保护创新创业激情。
“市妇联在双流建立了自贸妇女之家,通过举办女性沙龙、川内女企业家联谊、推介巾帼龙头企业产品等系列活动,为女性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市妇联主席刘霞说。
学有优教
三年左右新增
28万个以上学位
全会提出,要聚焦学有优教,努力办好让市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巩固和发展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成果,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全力整治校外托管、培训乱象,解决好“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打造“成都留学”和“优教成都”品牌。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高质量的生活。”市教育局局长刘强说,接下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优教成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政策措施,以及留学成都的营销体系、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优教成都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和留学成都建设推进工作方案。
全会还提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办学差距,下决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布局,新增28万个以上学位,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优质教育、成就人生梦想。
“蒲江县率先在成都实现优质教育满覆盖,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实现92.4%,有望在近年实现二级以上幼儿园(包括民办)全覆盖。”蒲江县教育局局长杨忠云透露。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这句话让成都大学党委书记罗波颇有感触,他介绍,“成都大学与区(市)县合作,共建熊猫学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去年成立了东盟艺术学院,目前已经有160多名中国学生,留学生即将超过1000名。”
成都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鉴介绍,最近学院在与高新区频繁接洽,准备建设科技研发中心;与新津对接,拓展在文化创意旅游方面的工作,非遗文化学院将推动成都非遗文化传承,争取今年初步见成效。
全民健康
构建一体高效的
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报告提出,优化全域医疗资源布局,构建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大力度推进三甲医院和专业化医院建设。
对此,市卫计委主任谢强表示,要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成都,高标准实施医疗卫生系统攻坚计划,高质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攻坚计划,高品质抓好基层服务卫生体系攻坚计划,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们计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三级医院7家以上,总数达到70家以上。其中,到2020年三甲医院达30家以上,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岁以上,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
全会提出,创新多元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推动“医养结合”,编制养老关爱地图,大力推行社区嵌入式养老,加快构建多层次、普惠制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每一个家庭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都江堰市委书记卢胜建议,从成都市级层面统筹“西控”区域与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协同联动,支持以大青城区域为主体打造国家级康养旅游功能区。温江区则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发展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
关于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表示,要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养老领域,整合闲置资产优先用于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机构收住老人的补贴力度,“重点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支持利用社区底商和闲置空间就近引入公益性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张孝军透露,至2020年实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此外,还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编制养老关爱地图。
全会提出,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和社会救助提升计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长期持续参保,推动社会关爱援助、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衔接发展,筑牢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对此,张孝军还表示,市民政局将出台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健全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关爱援助和慈善事业,“确保我市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只要愿意都能入住供养机构,特殊群体儿童全部纳入关爱保障,每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有保障。”
住有宜居
构建多渠道多层次
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体系
全会提出,必须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全力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优化商品住房供给,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交付、腾退流转,清理盘活国有闲置存量住房和市场存量房源,全力筹集各类政策支持性住房,下决心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市房管局局长夏先义表示,将立足助力市民实现安居梦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证,多措并举的住房制度,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体系。
夏先义介绍,将通过落实增加供给,立足于改善民生,对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立足产业的发展,对蓉漂人才,创新创业,总部企业的员工,产业工人实现人保尽保,对公交司机、地铁职工、环卫工人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实现需保尽保,助力更多的市民实现安居梦。
全会提出,着力强化人才住房定向筹集、精准供给,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提升,积极探索“留改建”模式。夏先义表示,将加快推动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公寓的“先租后售”与共有产权模式,健全人才的安居服务体系,降低人才的居住成本,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到2020年筹集人才住房39万套,切实解决人才安居需求。积极探索“留改建”模式,完善多样化安置补偿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
党建引领
打造15分钟高品质
生活服务圈
全会提出,城市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持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攻坚计划实施,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城市治理新路子。着力提高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
市纪委副书记马琳表示,要在城市微治理上下工夫,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创造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良好环境,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会提出,要着眼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实施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编制社区标准体系和社区发展规划,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着力建设舒适美好、绿色生态、良序善治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要聚焦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品质,根据不同社群特征精准匹配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推动蔬菜、零售、家政等便民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加快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多种模式建设和运营“一站式”社区综合体,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所在的街道打造了“花开玉林”等颇具文艺范的“网红”街道,漫步于街道,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休闲与惬意。申民辉说,接下来,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好社区共同参与公园城市建设,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居家生活中对商品和服务供给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锦江区三圣街道栀子街社区党委书记杨青松,他表示,将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特色街道打造及微绿地建设等工作,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社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民荣则认为,全会提出“在社区培育发展志愿者队伍、转化社区社会企业等”,为社区治理工作指明了一条新路径。
本报记者 李霞 缪梦羽 王琳黎 胡清 袁弘 徐璨 杨彩华 王雪钰 宋妍妍 田程晨 文豪 侯初初 张家华 常斐 赵子君 本报摄影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