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
核心观点
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科技强国的重要仪式
昨天,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自 己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并明确具体工作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首先是要培养形成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为科技工作者点赞;是要激发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加强科学普及;将凝聚起向科技强国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科技力量。
在此之前,我国有三个行业性的节日,分别是护士节、教师节和记者节。为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一个行业的节日,
这在其他国家并没有先例,在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的目标下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既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的重大节日,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隆重节日,更是国家的重大节日,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仪式。
设定5月30日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源于2016年5月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三会”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推进和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此为标志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科技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未来大国间竞争就是科技竞争。科技工作是人类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
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先人们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鸦片战争之后,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百年沉寂之后,如今的中国,正在某些科技领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人们注意到,我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出现“井喷”态势。今年4月27日、5月5日、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发出三封贺电,分别祝贺我国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一系列突破性的重大成就,振奋了中国。但中国人的脚步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
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能够深度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潜能,能够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创造活力的目的,但还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多方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把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作为重要导向和检验标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潜能和活力的制度体系。
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和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上“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要以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在隆重的科技强国仪式中,让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从事科技工作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科技工作者,形成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