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产权创造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成都去年专利申请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
2015年,成都知识产权创造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775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791件,同比分别增长19.34%和34.83%,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和第3位。全年专利授权量达4485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206件,同比分别增长40.4%和54.3%。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1975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3.6件,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4.9%。
成都2015年新增注册商标4.28万件,注册商标总量达18.3万件,同比增长29.5%。其中,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3件,总量达到111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件,总量达14件;新增四川省著名商标77件,总量达636件;新增成都市著名商标61件,总量达665件。计算机软件及其它作品著作权全年登记11144件,同比增长46.7%。
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成都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5年,成都知识产权、商标、版权、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部门和成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对各种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打击,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财政部批准成都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财富》杂志把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
2015年,成都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假冒专利案34件;商标行政管理部门办结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193件,罚没金额310.37万元;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9万余件;公安部门共立案侦查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共82件,移送起诉135人,捣毁制假生产窝点50余个,缴获假劣商品包材及假冒注册商标标识20万余件;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15人;法院共受理涉及知识产权案件2418件;成都海关加大对“化整为零”“蚂蚁搬家”式进出口侵权商品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以非洲、美国、欧洲、中国香港、东南亚为目的地的服装、箱包、手表、化妆品、药品、食品、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侵权商品的进出口,全年成都海关关区进出口环节未发现规模化的侵权行为。
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果凸显,成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险发展处中西部前列
创造出知识产权并加以严格保护,是为了对其转化运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成都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成都探索建立了将原科技拨款形式改为投资、贷款、补贴形式的新型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出资2.3亿元引导建立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出资2.5亿元引导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信用贷款等融资服务,取得明显效果。全市2015年正式签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合作银行11家、合作担保机构2家,菲博斯科技、汉科计算机、鑫豪斯数控等243家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际获得银行贷款总额5.64亿元,老肯医疗、奥菲克斯、孔辉汽车等企业投保专利险133单,成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险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均处于前列。
成都2015年成立了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心签约战略合作伙伴10个、合作项目21个,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66件、版权衍生品交易2158件,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初步建立了版权登记、版权孵化、版权保护、版权评估、版权金融、版权交易等6C服务体系。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版权价值评估第一单《中国工笔大熊猫百图》的评估价值人民币750万元,市场价值人民币达130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都2015年还探索开展了全国版权经纪人专业务实和文化创意师(版权经纪)岗位能力双证培训,填补了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领域跨界运营版权经纪人才的空白。